最近耍理财、还的朋友怕是都在盯到央行的动静——毕竟“央妈”的每一步操作,都直接关系到手里的钱“值不值钱”、借钱容不容易。10月24号傍晚,央行接连丢出两条公告,一哈就把市场的注意力扯得牢牢的。
先看“中期大动作”:下周一(10月27号)要开展9000亿元的1年期MLF操作,用的是“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”的方式;再看“短期补漏”:当天还做了168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,投标量和中标量刚好打平,利率还是1.40%,跟之前没变化。
可能有人要问,这两个“术语”到底是啥子意思?简单打个比方:MLF就是央行给银行的“中期零花钱”,借1年,让银行有足够的钱借给企业搞生产、个人买房子;逆回购是“短期周转金”,借7天,帮银行解决临时的“钱紧”问题。这次两个操作一起上,相当于“中期+短期”双管齐下,直接给银行的钱包“补满弹药”。
那现在市场上的钱到底够不够?看几个关键数据就晓得了:上海银行间的“借钱利率”(Shibor)隔夜还是1.318%,没动;7天期的降到了1.417%,比前一天少了0.5个基点;更能反映银行间真实资金成本的DR007加权平均利率也跌到了1.4267%,居然比政策利率还低一点。华西证券的研报都直接喊“稳了”——本周税期还没来,公开市场到期的钱和政府债缴款也不多,资金面应该能保持平稳。
其实更早的三季度数据也能佐证这个“稳”字:截至9月末,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余额已经堆到270.39万亿元了,同比增长6.6%,前三季度一共加了14.75万亿元。这意味着啥?企业要扩产能、个人要装修房子,找银行借钱的“口子”没关紧,钱还是够的——毕竟“稳增长”首先得让资金活起来。
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这波操作的信号再明确不过:理财收益不会突然“跳水”,的LPR(毕竟MLF是LPR的“锚”)也不会随便涨,手里有闲钱的不用急到“抢高息”,急用钱的也不用怕银行“没钱借”——简单说就是“稳起”,大家不用慌。
说到底,央行这波不是“放水”,是“精准滴灌”:既要让钱流到实体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里,又不让钱“乱流”到股市、楼市搞投机。接下来就看市场买不买账,但至少对咱们老百姓来说,“稳”就是最实在的安全感——毕竟过日子,最怕的就是“忽上忽下”。
